开云下载安全

汽车/交通设备

工信部启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无人驾驶商业化加速

时间: 2024-01-25 11:17:17 |   作者: 汽车/交通设备

详细介绍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而无人驾驶将开启未来交通的智能之路。当前,在新型制时代背景下,我国选择车路云一体化的车路协同技术路线,从而在成本、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实现超越,力争在智能交通技术上领跑世界,助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1月17日,工信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2024年至2026年。此次“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启动,将从城市端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高级别无人驾驶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是事关国际产业竞争的重中之重,各国都在纷纷布局并扶持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主要简要介绍无人驾驶之于汽车行业变革的重要意义,工信部此次试点的内容,以及我国在“车路云一体化”路线上的基本思路。

  世界经济论坛有关专家学者预测,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将创造超过67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并带来超过3.1万亿美元的社会效益,无人驾驶技术的引入将会重新定义整个汽车行业。

  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潜力相当可观:到2035年,仅中国就将部署约86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其中约340万辆拥有全自动驾驶功能,520万辆拥有半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将会在促进交通安全、疏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出行体验等多个角度给社会带来显著变化。

  高速公路事故是全世界交通行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将近130万人丧生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而在我国这一数字约为26万人。而无人驾驶汽车将通过车道偏离警告、盲点探测、疲劳检测等一系列基于AI的技术,大幅度减少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降低伤亡率。

  交通拥堵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核心城市面临的主体问题。据估算,都市交通拥堵中有23%~45%发生在道路交叉处。传统的基于交通灯和停车标志控制车流的方式,无法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动态、实时地调整间隔时间,从而更好地调节交通拥堵情况。而进入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代,汽车将通过与当地车路协同系统的互动,自动调节红绿灯的间隔,动态优化道路交叉口的车流量,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并缓解拥堵。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感知周围的其他汽车并与它们进行通信,随意停车、任意变道、加塞等行为会成为过去,这使得交通秩序变得更良好,低车速下的小型刮蹭、碰撞事故也将被避免,相应的车速会变得比现在更快,人们的出行效率会更高。

  自动驾驶汽车最佳的实现路径是电气化,包含了纯电或燃料电池,尽管燃油车不是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的全部因素,但仍旧是核心因素之一,这是全球的共识,燃油车在高车速、刹车、重新加速的情况下都会释放更多的排放物,而电动汽车虽不是线排放,但实际排放量仍将大大降低。

  色盲、老年人和残疾人往往不具备开车的能力或权利,但无人驾驶汽车将使他们享受开车或便捷出行,并且不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危险。对不喜欢开车的人,尤其是不喜欢长途开车和高峰期开车的人,无人驾驶可以让开车变成一件愉悦的事情,也能让人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

  当前,全球无人驾驶大致分为美国式的单车智能路线和中国式的“车路云一体化”路线。尽管美国单车智能发展早,目前慢慢的开始商业化,但受制于人工智能技术尚在发展中,仍存在大量未知因素,而且单车价格居高不下,“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慢慢的变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

  车路协同,是指通过部署路端智能感知计算设备(统称路端基础设施),基于5G等先进通信技术实现车路信息共享,通过路端感知补足车端感知的有限视距、感知盲区等问题,从而极大提升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此外,通过车辆和路端基础设施之间的智能协同与配合,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等目标,真正的完成全局优化。

  在单车智能的路线下,车与路是相对割裂的个体,车是车、路是路,虽然其有可能交互,但是决策都是从个体出发,无论从安全还是效率角度都不可能达到全局优化。而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下,车路云是一个整体,车与路互通信息,并把所有信息汇聚到云,使云能够做出全局最优、最安全的决策。

  构建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平台,能够有力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助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基于国家主导的车路云智能交通平台,打造覆盖全国封闭园区道路、城市公路、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体系,以此来实现协同预警、决策引导、实时全局协同感知与监控,全面优化全国交通网的协同管理,为全国的公路交通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更重要的是,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平台通过融合路端与车端信息形成全域无盲区的“上帝视角”,能够把事故率降至最低,趋近于零。

  与单车智能相比,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平台大幅度降低了每台车的运行成本,从而在智能交通的全面普及上,为国家节省至少万亿元级别的社会成本。此外,在这一平台上能够衍生出不同的商业应用服务,孵化大量新基建时代的商业“独角兽”,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2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5200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8800万公里,无人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整体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已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演进、规模化应用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以更有力的措施,凝聚跨行业力量,抢抓产业高质量发展“窗口期”。

  但行业发展目前还面临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建设标准不清晰、车辆智能化与网联化相互赋能效果不明显、跨行业跨领域融合不充分等诸多挑战,有必要通过“车端、路端、云端”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加快建设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促进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17日,工信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

  应用试点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谋划、循序建设”为根本原则,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具体包括9方面内容:

  1.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实现试点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全覆盖;实现交通信号机和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率90%以上;重点路口和路段同步部署路侧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系统(MEC)。

  2.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分类施策逐步提升车端联网率,试点运行车辆100%安装C-V2X车载终端;鼓励公共领域存量车进行C-V2X车载终端搭载改造,新车车载终端搭载率达到50%;鼓励试点城市内新销售具备L2级及以上驾驶自动化功能的量产车辆搭载C-V2X车载终端。

  3.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云控基础平台,并能够与车端设备、路侧设备、边缘计算系统和其他交通、城市管理平台等实现安全接入和数据联通;建设或复用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

  4.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鼓励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应用试点。

  5.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鼓励开展北斗高精度位置导航应用;开展高精度地图应用、众源采集及更新、高精度位置导航应用等先行先试和应用试点;构建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术体系。

  6.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联合标准研究;构建“车路云一体化”场景数据库,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等测试验证能力,推动形成相应的测试评价体系。

  7.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健全C-V2X直连通信身份认证基础设施,建立路侧设备和车辆接入网络的认证机制;支持跨车型、跨城市互联互认互通。

  8.提升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无人驾驶系统激活状态下,遵守道路交互与通行相关法律和法规;健全运行安全保障人员培训、考核及管理制度;建立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安全员异常干预等安全事件研判机制。

  9.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明确“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商业化运营主体,支持新型商业模式探索;鼓励数据要素流通与数据应用。

  而且本次应用试点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和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两个维度开展更加深入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通过城市级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推广演进。

  从建设内容上看,强调车、路、云、网、图、安全等各环节统筹协调发展,突出网联化赋能作用;从功能场景上看,覆盖协同预警、协同驾驶辅助、协同无人驾驶等不一样的等级的网联化功能应用;从应用规模上看,强调统一的跨城市架构,推动城市级“连片”建设,打破“碎片化、烟囱式”的“单点”部署,推动实现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应用实践,逐步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是事关国际产业竞争的重中之重,各国都在纷纷布局并扶持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预见,“车路云一体化”也将在中国开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黄金期。

  单车智能无人驾驶技术路线年,美国的谷歌公司就已经启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在近年来逐步实现商业化。由于技术起步比较早,美国在单车智能的标准与法规制定方面已走在前列。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推荐产品